10月1日清晨,在西宁机务段至西宁普速场的机走线道口,54岁的西宁工务段道口工颉福寿依然提前30分钟到岗接班。今年是他在道口岗位上度过的第37个也是最后一个国庆节,再过半年,他就要正式退休。
“节日期间加开列车多,机头进出频次比平时翻了一倍,我得盯紧点。”他放下饭盒,指着监控屏幕说。
有些局促的道口房里,六块监控屏幕呈弧形排列,实时切换道口各个角度的画面。颉福寿一手握着对讲机,一手放在电动栏杆遥控开关上。
“机走线道口,K0035次列车接近。”有司机呼叫。“K0035次列车机走线道口正常。”颉福寿对着对讲机回答。随后,他按下按钮,电动栏杆缓缓落下,道口两侧的警示灯同步闪烁,发出有规律的“滴滴”声。
“咱这工作,看起来就是按下按钮、看看屏幕,可关系行人的生命安全,一秒都马虎不得。”颉福寿说。
光阴似箭,37年的道口生涯中,颉福寿不仅熟悉经过道口每一趟列车的时刻,更熟知附近小区居民的作息规律:早上七点左右,是送孩子上学高峰;中午12点半,孩子们会集体通过道口;傍晚五点过后,下班的人群会一帮接一帮在道口边集合,他就像一个安全“吹哨人”,为过往道口的行人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。
“老李家孙子今年上初一了,比以前早出门十分钟;路口卖早点的刘大姐,每天六点半准时推车过来……”谈及附近居民,颉福寿如数家珍。
一位大妈牵着孙子走过道口,隔着窗户热情地打招呼:“老颉,今天又是你当班,有你在,我们过道口心里特踏实。”这也是周边居民常对他说的话。
“道口工不管什么时候都得立岗,刚参加工作时,还需人工抬杆。冬天棉衣都能被风吹透,握着冰冷的铁杆,手都能冻僵。夏天又晒得脸上脱皮,一下雨又浑身湿透。”回忆往昔,颉福寿滔滔不绝。
寒来暑往,他在道口一站就是大半辈子。“时间长了就有感情了,看着行人和火车头安全通过道口,心里就特别满足。”他淡淡的话语里透着几分留恋。
说话间,颉福寿的对讲机再次传来司机请求,又一趟火车即将驶来。颉福寿立刻收起笑容,全神贯注盯着屏幕按下封闭道口的按钮,然后拿起信号旗,走出道口房,笔挺地站立在安全区域内,目视着火车头由远及近,又渐渐消失在远方……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马正俊)
淘配网-低息配资官网-股票配资平台-合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