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剧《悬案解码》最近火得有点邪乎,明明是个英国悬疑剧,里面那股子破罐子破摔的劲儿、破败环境里的苦中作乐,怎么瞅着这么像咱熟悉的东北文学那股冷冽气质?
这剧讲的是英国一个新成立的警局“Q部门”,死磕一桩失踪检察官梅里特的老案子。
梅里特这人物够惨,从精英跌落到高压舱里受罪,她过去的某个玩笑导致车祸埋下的复仇种子,让人看着心里堵得慌。
这种把人扔进极端环境里,看人性咋挣扎的调调,跟东北文学里写的小人物在时代浪潮里扑腾、在冰天雪地里找活路的内核,简直隔空击了个掌。
说白了,无论是英国地下室里的冷幽默,还是东北冻土上的豪爽自嘲,都是人在倒霉透顶时,憋出来对抗绝望的那口活气儿。
梅里特从高高在上到阶下囚的戏剧性跌落,就像东北故事里那些被下岗潮、被历史翻云覆雨手拍懵了的普通人。
她遭遇的非人待遇,Q部门那几个看起来也不太靠谱的探员——主管卡尔带着点蔫坏和自嘲,他那俩手下也各自有本难念的经——这组合在灰暗的基调里硬生生挤出点荒诞的暖意。
他们拌嘴,互相嫌弃,却又不得不拧成一股绳去扒拉真相,这股子拧巴又实在的劲儿,像极了东北人面对困境时那种“爱咋咋地,该干干”的糙劲儿。
东北文学里,迟子建笔下北极村的严酷,双雪涛故事里废弃工厂的萧条,那些角色在无边寒冷里迸发出的生猛或认命的幽默,本质跟卡尔团队在地下室里的互怼一样,是用一种近乎“破落户”的姿态,把生活的苦给嚼碎了咽下去,还不忘嘬嘬牙花子。
这不是傻乐,是知道哭也没用之后,剩下来那点不把自己憋死的活泛气。
你说这是英国人抄了东北的作业?
肯定不是。
但这事儿有意思就有意思在这儿。
英国那常年阴雨绵绵的压抑,跟东北漫长寒冬的肃杀,地理上都是“苦寒之地”。
人在这种环境里泡久了,对命运的无奈感、对生活无常的体会,容易戳到一块儿去。
《悬案解码》里那种冷峻镜头下的荒诞感,人物身上带着伤还硬要支棱一下的状态,和东北悬疑剧里大雪天追凶、澡堂子里谈事儿的粗粝质感,骨子里是通的。
它们都没打算给你讲个光鲜亮丽的故事,而是把镜头怼到生活的裂缝里,让你看看人在逼仄处是怎么喘气的。
梅里特的复仇、卡尔们的坚持,还有东北故事里那些被冻僵了也要往前走的小人物,都在说同一件事:甭管多难,日子还得往下过,笑不出来的时候,哪怕是呲呲牙呢,也是一种不认怂。
这种面对“寒冬”的生存哲学,才是让英国悬疑和东北气质撞出火花的根儿。
所以啊,看《悬案解码》让人想起东北,真不是硬扯。
是那种在无边冷意里,人为了不被冻僵,自个儿搓出来的那点火星子。
冷幽默也好,豪爽自嘲也罢,都是苦寒地带长出来的精神火种。
这剧能火,能让人品出东北味儿,恰恰说明这种在绝境里找乐子、在破败中支棱起来的人性韧劲儿,放哪儿都能让人心里咯噔一下。
哪有什么年度最佳非得是啥样,能把这股子劲头拍透了的,就够地道了。
淘配网-低息配资官网-股票配资平台-合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